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种植小小花椒树 农户增收眉头舒

    信息发布者:mxx8608
    2017-07-21 06:43:14   转载


    村民在花椒园务工

    近日,我们在湛普镇白水社区看到,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沉甸甸的花椒压弯了枝条,烈日下,椒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花椒。

    “花椒是我镇的支柱产业。”湛普镇党委书记付全涛说,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,该镇认真贯彻脱贫攻坚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,以深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需求实施精准扶贫为切入点,以着力打造“一乡一品”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。



    村民采摘花椒

    规模发展花椒产业

    “和一般的乡镇不同,湛普镇历来以工业为主,农业相对滞后。近年来,我们根据实际情况,发展花椒产业,为我群众增收,开辟了一条新路径。”付全涛告诉记者。

    “我们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,从前小门小户的花椒种植如今已经成了大家欢喜的香饽饽了。”湛普镇副镇长陈祥龙说,该镇花椒产业每年至少为农户带来800余万元的收入。记者从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,该镇花椒产业产值今年或达到2400万元。

    “我们充分考虑各村的自然条件、种植习惯和种植基础,主要在白水社区、春安村、马安村发展花椒产业。”陈祥龙说,湛普镇在花椒产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。从2015年以来,湛普镇整合三峡后扶、对口支援、水利等资金,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,为该镇花椒产业培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和基础设施保障。

    “这些年来,我们通过创新和实施”科技+市场+龙头企业+基地+协会+农户“的联动机制,推广矮化密植技术,并积极创品牌、闯市场,夯实了花椒产业基础。”白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冉海龙说,自花椒投产后,该社区实行“走出去”战略,不断推介开拓九叶青花椒品牌市场,先后在重庆主城引来了3家销售商,加上县内的众多客商收购,很快打开了销售局面,提高了椒农生产积极性。近几年来,随着花椒产量逐步增加,该社区更是引来上海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市的销售商前来采购,使当地的花椒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。

    “一枝独秀不是春。我们也在马安村和春安村分别成立了马安村种植专业合作社、青安种植专业合作社,集中种植花椒,走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科学化种植之路。”陈祥龙说,该镇还为白水社区、马安村、春安村选派了技术指导员对椒农进行指导,并为他们配送专用花椒肥。

    目前,湛普镇全镇已打造花椒种植示范片3个。



    村民杜全明在采摘花椒



    村民们整理采摘回家的花椒

    种植户年收最高逾十万元

    春安村位于湛普镇东南部,临近丰都长江大桥,交通便利。可是土地贫瘠,坡地多,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,缺乏高效特色产业的支撑,导致该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4.1%,全村402户人家中就有57户贫困户,贫困户年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。2015年以来,在帮扶单位县工业园区和春安村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该村借鉴本镇白水社区花椒种植基地成功经验,把花椒产业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,当年就种植花椒1200亩。

    “像我这把年纪,也干不了什么重活,平时在地里除除草、施施肥,给花椒整形打枝,一年能够挣个千把上万元钱。”年近60岁的春安村二组村民吴锡斌告诉记者,花椒产业不需要高强度劳作,收益可观,因此受到村民们的喜爱。

    “前些年,由于村民在管护方面不舍得投入,产量回落了一阵子。但从去年开始,在技术指导员的专技指导下,椒农改变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,采用科学的精细化管理,花椒挂果率明显升高,品质也提高了不少。今年每人每户产值上万元不成问题,种得多的、管护得好的,最高能有十余万元的收入。”湛普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国告诉记者,今年该镇共种植花椒8000亩,预计产量可达4500吨,按照目前市场鲜椒均价计算,产值或达2400万元。

    陈国介绍,花椒产业共惠及镇内4000余人,花椒产业已成为湛普镇最大的农业脱贫产业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